美10歲女童赤腳走被蚤咬 患沙蚤病致腳板長滿膿瘡黑點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04/03 18:1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0

分享:

分享:

美國10歲女童被沙蚤咬腳致腳板底長滿膿瘡黑點。

小朋友很喜歡赤腳四圍走,美國有一名10歲女童因赤腳而惹上皮膚病,沙蚤鑽入她的腳板,令她感染沙蚤病,未有及時處理就醫,致她的腳板佈滿密集黑點膿瘡,潰爛似的。

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3月28日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(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)發布了一宗沙蚤病(Tungiasis)個案,美國東部新英格蘭(New England)一名10歲女童腳部患上皮膚病,她的腳板底和腳趾隙長滿一粒粒瘡,部分含膿及呈黑點,腳底皮膚出現潰爛的情況,女童出現徵狀10日後,家人才帶她求醫。

醫生確診女童因穿皮潛蚤(Tunga penetrans),又稱「沙蚤」鑽入她的腳,致她感染了「沙蚤病」(Tungiasis)。沙蚤是寄生性昆蟲,約1毫米大,平時棲息在土壤與沙子裡,會吸食例如人類、豬、牛、狗等血液,透過皮膚侵入,有機會造成沙蚤病。主要在熱帶地區,如巴西、尼日利亞、非洲等地,尤其發生在衛生不佳的貧民區。
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,雄性沙蚤與其它蚤類相同,在吸血後便離開,而雌性沙蚤則會寄生產卵,在表皮留下一個個小洞,一個小洞便能產卵約100顆,這些卵大多跌落在地上孵化,一般約3星期後,雌沙蚤會死亡,有關的症狀如屬輕微,患者有機會自行痊癒。不過,沙蚤病會引起患者痕癢、發炎和疼痛,亦會演變成細菌感染,令腳部出現膿腫或膿液,令病情惡化。

女童的家人向醫護人員表示在兩周前,一家人遊巴西,而女兒曾經赤腳走入豬欄玩,相信是那時遭雌沙蚤咬,並感染了「 沙蚤病」。而避免患上沙蚤病的方法,就是穿上密頭鞋,因為赤腳又或穿涼鞋都有機會遭沙蚤咬,並且做好個人衞生。


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以他所知,香港暫時應該沒有出現「沙蚤病」的案例,市民毋須過分擔憂。

問及有家長會讓嬰幼兒赤腳行草地或海灘,給小朋友不同的觸感認知,陳醫生表示不論大小朋友,赤腳行有機會感染到細菌、真菌或病毒,有機會因而出現發炎、香港腳、疣等情況。他指出尤其小朋友皮膚較幼嫩,並且赤腳四處走的機會較大人多,家長避免孩子有機會腳部患上皮膚病或受傷,宜留意地面的溫度及環境安全性,避免灼傷或弄傷孩子的皮膚。

市民萬一發現腳部有異常,如生瘡,切勿胡亂塗藥,又或勿自行弄破,否則易令傷口感染,讓情況惡化,應盡快就醫。如果患者曾外出旅遊,更應主動告知醫生,以便了解是否受風土病影響。